包装标准是评价包装性能的依据,是衡量优质包装的准则,是实现合理包装的手段,是商品包装经营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包装标准是围绕着具体实现包装的科学、合理化而制定的各类标准,包装标准化是以包装为对象,开展标准化的全过程。包装标准化的目标是提高商品包装使用价值。包装标准是整个包装行业都应共同遵守的法规。包装标准所涉及的内容有:包装术语标准、包装系列尺寸标准、包装材料试验方法标准、包装容器及试验方法标准、包装管理标准等。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化。国家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具有较高水平、较高权威和广泛代表性,是世界各国的共享技术。把国际标准内容经过分析研究,不同程度地纳入国家标准并贯穿执行,才能提高我国包装企业的竞争力。
包装法律、法规和伦理
在人、产品(商品)、产品与自然这一系统中,包装设计者与生产者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制约,但主要是产品消费与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这两方面的制约因素。我国关于产品包装设计政策、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主要考虑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包装材料和技术的政策要求;二是对包装装潢识别的统一规定。从产品包装材料和技术的政策要求来看,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要求和规定是:在充分满足人性化需求前提下,尊重和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国家出台了《商标法》、《标签标准》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包装行业法律规范和伦理道德建设,是保障包装行业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包装行业应严格遵守包装法规。包装法规可分为三大类:[1] 称量和计量;[2] 掺假;[3] 公共安全。在称量和计量领域,法律是用来确保买主了解购货条件,买主用货币换得足够量的商品。法律中关于掺假现象主要涉及产品卫生、容器卫生。最基本的是包装品所用材料及结构造成产品令人不快的产品质量改变,对食品来说更为重要,如毒奶粉事件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方面如制定了有关危险品运输的法规。
包装工程大体上涉及以上八个方面的内容。包装工程学科在不断发展,其内容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