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接连不断有上市公司、知名品牌企业找到四喜,出人意料的是,他们要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我们的包装太乱了,要升级。
一是品牌感觉不突出不一致,不看LOGO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个品牌的产品。
二是多品牌,有的产品使用的是公司母品牌,有的是独立的产品品牌。各品牌之间哪些元素应该有关联,哪些方面应该明显区隔,没有章法没有规范。
三是产品多,有的产品多达近千个。一个品牌之下又分出了很多产品系列,有不同功效针对不同人群的,有走不同渠道的,有分线上线下的……每一种划分维度要不要在包装上有区隔很是头痛。目前的区分没有逻辑没有规则。感觉应该区隔的没有区隔,不应该区隔的区隔了却看不出用意,总之显得很乱。
就事论事是包装升级的大坑!
四喜在今年刚刚出版的新书《好包装:卖货的策略与原理》序言中开篇就说“包装,不是设计那点事”。
解决大公司包装乱的问题,仅用设计手段就能解决得好吗?不行!就事论事是包装升级的大坑!
仔细思考就会发现,上面的问题只是问题的表现,虽然需要解决也容易解决,但是,我们要追问自己,如果只是在包装设计的形式上做文章,真的能够解决问题吗?是不是还有深藏在现象背后的根本问题需要解决呢?
1. 重温公司业务布局和战略重点,之前的品牌识别和包装设计是否忠实践行和成就了公司战略,有没有跑偏的情况。这次升级,首先要用战略的高度检索原包装,避免就形式说形式,不抓重点、根源和要害。
2. 在包装这个载体上形成了哪些有效的品牌认知元素,品牌资产沉淀到哪里去了?
这些年来通过销售和消费,在产品和包装上,形成了哪些有效的品牌认知元素,什么才是消费者可记忆可识别的认知元素,品牌资产积累沉淀到哪里去了?这些情况必须清楚,否则,升级就是闭着眼睛瞎胡搞。
品牌识别和包装升级,首先要把已经形成的和积累的有效的内容挖掘出来,明确出来,然后再整理、升级和放大,这才是做加法,是从根本目的上做事情,这才是包装规范、成系列升级的正确依据。
3. 在原来的战略重点之外,在实际市场中,有没有一两个品类市场跑出了一两个大单品?是不是应该对这个大单品进行评估,投入更多资源,把这个大单品扶持成为代表品类的明星大单品,或者让它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源,成就一个新的更大的品牌?而不是为了系列化而系列化,漠视它,把它与平庸产品、平庸品牌平等对待。
四喜参与设计的光明look系列包装,就非常具有典型性。
光明look是雨帆食品与光明集团战略合作的品牌,既得到了光明乳业的强大品牌背书,使得消费者在第一时间就对产品产生了信任和认可,又在包装上建立具有独特鲜明的识别元素,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积累有了载体。
光明look仅在在饮渠道年销4.2亿盒,成为年销30亿的大品牌。
如果你的企业有这样的大单品,如果是独自采用一个品牌的,是不是应该让这个有潜力的品牌独自放飞,给这个品牌更加充分的发展空间,把品类做大,甚至让这个产品品牌带动一个相关品类家族,让它在市场上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最终,使公司获得更大更快的发展。
如果你的大单品和其他品类的产品(尤其是品类跨度很大的产品)共用一个品牌的,那么是不是应该净化大单品所在的品牌,把其他跨度大的品类产品从这个品牌中剥离出去,让品牌的内涵和消费者对他的认知更加纯粹更加聚焦,从而让其更加专注和强大。因为一个品牌所代表的内涵和品类不可以太多,不可以没有边界,那样的话,品牌力随着代表的内容越多而递减。
总之,让品牌鲜明,让包装成体系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根本性的目的是让品牌更有利于市场竞争,更有利于凝聚消费者的认知,更有利于品牌资产积累,从而成就公司战略,让公司快速发展。
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在升级包装的同时,要把根源问题一并找出一并解决掉。
工作步骤:先做顶层设计,再做框架规划,最后设计落地
1.顶层设计。
先做顶层设计,让品牌识别和包装设计升级不再就事论事。
①找到、明确或者回归公司的战略定位和战略重点。
②对已经有影响力的产品和品牌,挖掘、找到或者明确其产品和品牌内涵到底是什么(用卖货包装五力衡量)。
③研究已经产生市场影响力的产品品牌,找到承载品牌的载体。就是说,要调研找到品牌无形资产沉淀到哪里了,渠道人和消费者是通过什么可见可记的元素才识别和信任该品牌的。升级时要放大这些元素,如果没有,说明之前的品牌识别和包装设计有缺陷,需要在升级时弥补和创新。
一说到品牌识别,有的朋友仅仅想到了品牌文字和品牌LOGO,这是非常不够的。品牌识别有的用一个LOGO就足够了,像耐克,有的需要用包装版式、条纹、色彩来体现。
四喜服务过的黄天鹅,开创可生食鸡蛋新品类,他的包装采用了黄蓝撞色,异常醒目,远远地就知道那是黄天鹅可生食鸡蛋。
④研讨决定哪个品牌可以放大使用,在“公司”品牌之外,顺应消费者的认知,扶持、培育和再造一个或多个大品牌。
⑤提纯品牌内涵,清晰品牌的品类边界,适当调整品牌与品类的对应归属,把模糊混乱品牌内涵和品类边界清晰化,让品牌内涵清晰,让认知更聚焦,让品牌更有力。
首先要检查了解品牌内涵是不是被模糊了,品牌所代表的品类边界是不是太宽泛了。其次才是用设计手段让包装系列化、规范化,让品牌突出的问题。
当然,我们在处理④⑤项工作的原则是,尊重现实,尊重认知,减少动荡。尽可能地尊重原来的品牌做法,因为这里面一定积累了相当多的品牌认知(经销商和消费者熟知的东西),能不打乱重来的就不重来。
2.做框架。
在上述1顶层设计完成之后,要规划出品牌与品类与渠道等的对应关系,拉出框架,列出表格。
①建立区分逻辑,按照区分逻辑来区分。
公司目前在售的产品一共需要有几个品牌,各个品牌之下的产品分别有哪些,有多少个系列,走向几个不同的渠道和终端,要不要区隔。这些地方要有理有据地梳理明白。这里的关键点是区分的逻辑顺序。
首先区分BC端。
B端C端其品牌价值呈现和卖货的侧重点不同,诉求方式上的理性感性大不相同。因此,在包装升级时,首先要区别两种产品“B端产品和C端产品”。这是优先级的底层逻辑。
接下来是区分产品系列。
在区分B端C端(在美容领域可能分专业线和日化线;在药品保健品领域可能分为临床和OTC、商超,之后才是各系列之间的区隔,比如火锅料系列、米面制品系列,就像安井的产品一样。
同时,面向专业人士的产品与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产品,其包装的价值表达、购买理由大不相同,也需要区分开,这是分开的重要理由。
再下来是同一产品走向不同渠道、不同消费场景和不同档次的区分,比如大流通渠道、餐饮渠道、大型商超(也许还包括线上线下的区分)。由于价格政策不同,档次定位不同,目标人群不同,要求包装不能一样。
不同的市场类型,有着天然的档次之分,这是固化的认知。批发市场低一点,山姆会员店肯定会高一些。哪怕产品还是一样的产品,消费者对不同市场里的产品其档次等级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档次等级以及不同定价,需要与甲方共同决定。
线下线上是否区分,要看价格政策。
在品类和系列的分类上,要采用消费者视角。现代中药和传统中药不建议区分,因为消费者没有这个概念。
②在每个系列中,用认知产品、配套产品和周边产品来划分和设计。这显示着产品、品牌与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如果没有明显的认知产品,那么注意统一品牌识别就好。
比如,某素食品企业,他的豆制品是代表品牌的大单品,销售大,接受度和忠诚度高,他和串串类和预制菜都走向超市渠道,那么豆制品就是认知产品,串串类是配套产品,预制菜类是周边产品。
3.设计落地
①做出工作内容分解和时间规划,先主后次,抓大放小,分步实施,最终完善。
②承担顶层设计的乙方和甲方共同研讨,每个品牌每个系列原包装上的哪些元素一定要继承保留,哪些元素可以不要。
③ 同一个品牌下走向不同渠道的同类产品,同一个品牌下不同产品系列,比如保健食品、功能食品(又分黑色养肾食品、红色养心食品、黄色养胃食品),让每个产品的包装设计建立起体系化关联,最终在销售终端和消费者认知上起到集群效应、积累效应和马太效应。
④每一个产品都要下力量策划和创意“卖货包装五力”,大力提升产品和品牌价值的表达,力争让产品自己能够卖货。这是绝大多数原包装所缺乏的。
⑤大力提升包装的美观度,在颜值即正义的今天,如果包装颜值上不加分,那么营销传播整体就会落败一大截。如果是行业领军企业,要大胆创新,做引领行业趋势的事情,让全行业跟着自己跑。
包装升级对于大型企业、知名企业来说,只要还在成长,就是永恒的课题,没有止境。企业需要把握的是,以终为始,不要就事论事,不要为系列化而系列化,毕竟包装设计的系列化是手段,不是升级的目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断强化品牌,让消费者识别更清晰,选择更容易!
声明:本站品牌策划与包装设计雷竞技在线进入 部分为原创内容,本文包装升级有大坑,光明、安井、厨邦教你升级三步法关键词为“包装,升级,有,大坑,光明,”页面信息仅供参考和借鉴,如有侵权、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
帮助企业找到亮点,打磨亮点,包装亮点,让产品更容易销售。已经服务:金鹤大米,老街口瓜子,摩尔农庄核桃奶,御石榴果汁饮品,黄天鹅可生食鸡蛋,陕果妙地鲜高品质苹果,野森林大地阳光黑木耳,大师小点蛋挞,光明,今麦郎,书亦烧仙草等品牌。四喜发现:每一个伟大品牌都起于微末,持续改善,终成于天下.
联系我们柿饼礼盒包装设计,这是四喜为杨凌特产商行设计的一套柿饼礼盒,这款产品,思想将关中...
四喜帮助好欢螺进行了包装信息设计升级,一款产品包装,往往是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