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集香肠的基本介绍
王集香肠是睢宁具有地域特色的汉族传统名菜,誉满苏、鲁、豫、皖周边地区。历史上制作香肠方法很多,但唯有王集香肠最传统,极具地方特色。香肠以精肉、肠衣、甜油、精盐、食糖、葱汁、姜汁、花椒汁及祖传秘方为主要原料,整个制作加工过程共有十道工序。
产品特点
王集香肠传统手工制作,香中隐甜,咸淡宜口,色佳鲜美,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历史民俗
王集香肠相传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6年,御膳房厨师为调整康熙帝的饮食结构,选择一种精瘦猪肉加多种调料装入猪小肠蒸熟,经晾干切片献给康熙皇帝。康熙用后感到特香不腻,味道纯美,遂赐“香肠”之菜名并深受好评。
王集香肠在两汉文化发源地徐州睢宁及周边地区享有很高知名度。有“王集香肠,香肠之王”之美誉。
制作方法
以10斤猪肉为例(精肉70%,肥肉30%),配用食盐7两,白砂糖3两,酱油2两,大曲酒1两,硝水半两、十三香适量。在配好料之后,要先将肉绞成肉馅,然后加入调料腌制,之后灌入肠衣,用消过毒的针(家用缝衣大针即可)在灌好的肠上穿刺(即在肠衣上穿一些小孔,以排除香肠内的空气和水分,要求香肠内不留气泡和水滴),再将肠内的肉挤紧实。然后用干净的细线按15厘米左右为一节扎好。挂在通风处晾,晾至香肠干燥发硬为止,剪去每节的扎线即可制成。
王集香肠的获奖荣誉
获“江苏地方名特优产品奖”、徐州市“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殊荣。王集香肠,由于独特的工艺,被评为“徐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绿色食品”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