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石蛙的基本介绍
石蛙,学名棘胸蛙,俗称石鸡、“梆梆”、石蛤蟆、石怪、岩蛙等,属大型野生蛙类,最大个体重达450--500克。石鸡,并不是陆地上有羽毛的鸡,而是深山溪流中的一种石蛙,因生活在溪间岩洞和石缝之中,“蝌蚪食石藻,成蛙栖石穴”而得名。自古以来,石蛙都被历代皇家宫廷列为上等佳肴,各地的贡品中,石蛙纳入贡品名单由来已久。湖北的兴山石蛙,就是最早被列为贡品的上乘佳肴。
兴山县有国土面积2327.3平方公里,境内有香溪河、凉台河两大水系,有南阳河、古夫河、高岚河、下羊河、高桥河五条主要支流,156条溪河泉流贯穿全境,溪流的蜿蜒切割,将兴山化为3000多座大小山头,溪河流域,群峰壁立、树木葱郁、洞穴密布,泉水叮咚,冬暖夏凉,独特的生态,为石蛙生长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保护范围
兴山县所辖水月寺、高桥、榛子、黄粮共4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5′~111°06′,北纬31°04′~31°34′
历史民俗
有文字记载,早在三国时期,兴山石蛙,就是吴国皇宫的贡品。据北宋年间出版的《新唐书》载:“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260年),析秭归北部置兴山县.上贡纻、葛、茶、蜜、石蛙”。1985年,宜昌水产部门39号文《关于印发1985年全区地方特种优质水产品鉴评结果的通知》称:“兴山石蛙”经三年连续鉴评具有地方特色,列为宜昌地区优质水产品之一。